“三问三答”谈人生也谈ChatGPT,马克龙与中国青年交流有啥“化学反应”? 世界观点

  • 2023-04-08 13:10:34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Bonjour”、“大家好”!法语、普通话、粤语,三种切换“问好”开场,让马克龙立刻收获了来自中国青年学子最热烈的掌声。


(资料图)

4月7日下午,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中山大学并在中山大学体育馆发表演讲。来自中山大学“中法核”学院、外国语学院等的1000多名青年学子在现场参加交流并向马克龙提问。

这是马克龙履任总统后的第三次访华,他也成为首位到访广东的在任法国总统。马克龙此次到访广州也引起了一阵“小旋风”,并被热情的青年学子包围,友好互动。

(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广州中山大学并在中山大学体育馆发表演讲,肖航摄)

倾听问题做笔记,调侃“技术是有限制的”

4月7日下午14时30分许,马克龙一行抵达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

马克龙从怀士堂出发,沿着红砖绿瓦、树木葱茏的校园中轴线步行,感受古色古香的百年校园。步行抵达中山大学体育馆后,马克龙开始一场以“与中国青年的见面会”为题的交流活动,回答现场学子的提问。

马克龙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和法国可以携手为我们的人民、为这个世界做更多的事情。

尽管因时间关系马克龙只回答了三个提问。但看得出,他在倾听问题时很用心,每个问题都用笔做下记录。

面向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在与青年学子交流这一提问时,马克龙表示,一是培养健全的人,能够给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知识,不断地审视与知识的关系,掌握学习的能力;二是批判精神,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三是自信,学生应当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我们要给年轻人提供与时俱进的技能和知识,让他们拥有自学的素养与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马克龙认为,拥有批判精神并不意味着否定他人,而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可以作为独立理性的个体观察和认识世界。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回答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一位女生关于ChatGPT的话题时,话筒刚好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你看技术是有限制的。”马克龙的幽默调侃,让台下听众会心一笑。

“我们正面临着社会巨变,算法和数据结合,正在制造技术变革,而且这种变革还在加速,这种时候,我们更加需要有批判精神,需要有人文主义关怀,去审视这种社会变革,而不是心怀畏惧。”马克龙说。

“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追求人类目标,而不是被技术所影响。”马克龙说,技术可以让人从繁琐中解放出来,但人工智能也应该有所管制。比如AI制造假新闻、假图片,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变革而影响我们的民主、教育以及社会共处能力,不能让人变得更加孤立,所以需要更开放更透明方式来应对。

“法国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青年学子,这对我们来说是重要机遇;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法国学生来中国交流学习。”马克龙倡导,打破学科和国界壁垒,开展更多的学术合作,以拿出共同的应对之策。

“他对AI的看法让人耳目一新,AI技术应该是服务于人类,我感觉他挺真诚,而且也让我意识到一点,中国文化和法国文化是相通的,人才是一切。”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中大向马克龙赠送的纪念品有何用意?

“传承中法友好关系薪火,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需要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对马克龙到访中山大学的欢迎辞中说。

高松还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发展概况以及与法国交流的深厚历史渊源,重点介绍了与法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在交流活动上,高松代表学校特意向马克龙赠送了一个纪念品——图书《孙中山与中山大学》。

为何中山大学要向马克龙赠送这本书?

中山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孙中山与中山大学》一书由中山大学档案馆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研究孙中山和中山大学校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1924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将广州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为国立广东大学(两年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期望建设一所“国内一流,世界上也不落伍”的大学。

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便与唐绍仪联名致函广东政务会议,拨款在法国开办一所中国大学。1925年,国民政府将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而国立广东大学就是中山大学的前身。

这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中山大学校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山大学在与里昂中法大学的合作互动中,开启了与法国近一百年的交流合作。

由此可见,马克龙此次访问中山大学的背后有着历史渊源的牵引。当然,也有当下紧密合作的连接。

中山大学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于2000年展开合作,并于2005年签署两校校级框架合作协议,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等项目。2012年,两校续签校级框架合作协议。

核能是中法之间的传统合作领域之一,而中大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是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最具标志性的成果。

在中法两国政府直接推动下,2010年中大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共同组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如今,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已培养了近500名毕业生,其中多数就业于核能企业,在全国、全球各个核能密切相关的领域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