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推荐:空军航空大学某团飞行教官刘长春——加力起飞,时刻准备着

  • 2023-04-14 11:03:06
  • 来源:解放军报


(相关资料图)

3月的夜晚,是空军航空大学某团飞行教官刘长春最忙的时候。

机场跑道两侧,长长的信号灯串成灯链,各色灯光打在停机坪上引而待发的钢铁机翼上。该团塔台休息室里,刘长春紧了紧头盔,招呼飞行学员王赟赞出发。

弯下身子,刘长春跟着机械师一起对照检查单验收战机。他问得格外细致:哪处更换了配件,上个架次飞行员提醒要注意什么问题……

10年飞行教官生涯,刘长春的眼睛似乎能穿透昏暗的光线,越过红蓝涂装的机身,透视战鹰的肌理。

10年和1秒

坐进初教机座舱的刹那,浓郁的黑暗把年轻的飞行学员包裹起来。

说不紧张是假的。飞机滑向起飞线那几百米,座舱里很安静。王赟赞把夜间飞行注意事项在心里又过了几遍。

“感到紧张,就深呼吸,能把勇气吸到身体里。”刘长春让王赟赞试着放松。

“计时起飞!”“明白!”

轰鸣的引擎把飞机送上夜空,打上荧光粉的仪表变得更加清晰。此时,大地上的灯光,连同紧张的情绪一起,被王赟赞快速抛在身后。

飞行操作变得愈发流畅了,刘长春看着前舱聚精会神的王赟赞,心里已经有了结论:“成了!他对夜航训练适应很快。”

以前夜航,大多用探照灯打亮跑道后,战鹰再实施降落。这样降落,安全是安全,却少了几分实战实训的味道。近年来,夜航训练改为标志灯着陆。

“准确把握跑道上固有标志灯的颜色和位置并迅速操作,这对你是个新考验。”地面训练准备阶段,刘长春一次次叮嘱王赟赞。

下降高度,检查速度,调整方向,对准跑道,王赟赞下意识把操纵杆攥得过紧。“收油门,操作再柔和一点!”刘长春及时出声提醒,但他没有接过控制权,而是放手让学员自主调整。

10秒、5秒、3秒……跑道轻柔地接住了归巢的雏鹰。战机减速滑行时,两侧的灯链仿佛被拉成了飘动的红绸。

应该说,王赟赞第一个架次的夜航训练表现不错。走进飞行讲评室,刘长春的第一句话让王赟赞有点意外:“拉杆起飞的时候晚了1秒。”

刘长春复盘飞参系统,回看起飞前学员拉杆动作的第一视角。“飞之初就要有读秒意识。”刘长春对王赟赞说,“平时,咱们感觉1秒不算什么。真正打起仗来,空中作战瞬息万变,有时候1秒就可以决定输赢。”

结束飞行后,飞行大队组织质量研判会,刘长春再次提及这“可惜的1秒”。一般人可能不理解,但对于肩负培养飞行学员使命的教官来说,这1秒真的很金贵——

10年前,23岁的刘长春还在全军最后一批草地机场上学习飞行。那时没有记录飞行参数的系统,更没有还原飞行轨迹的设备。用他的话讲:“如果这1秒是战机,那我们就是在白白错失。”

10年后,有了专业系统能实时收集战机空中动态,刘长春可以结合数据“一人一案”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循着一杆一舵的蛛丝马迹,他捕获了这藏在云雾里的关键1秒。

10年航迹,拼来1秒胜负。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

10年和4代

“你去了吗?”“安排在明天!”这是学员与学员间的对话。

“练得怎么样?”“感觉收获很大。”这是教员和学员间的交流。

这可不是在打哑谜。升空完成夜航训练后,飞行学员王赟赞总结经验说,自己能“开门红”,是成天泡在“那里”的功劳。

“那里”是哪里?刘长春哈哈一笑说:“那里就是飞机模拟训练室。”

训练参谋赵世博曾做过一个调研分析,发现学员在飞机模拟训练室训练的程度和升空后的成绩成正相关比例。从一线部队来到该团的新教官赵关山也说,学员在飞机模拟训练室练合格,真正起飞时自己才放心。参谋长钱军更是去得勤,几乎每天都要去飞机模拟训练室转一转、看一看……

“我们使用的模拟机经过了4次大的迭代,有等比例打造的初教机前后舱,最新的头戴式VR设备,高还原度可操作的飞行仪表……”刘长春对飞机模拟训练室里的设备如数家珍,“除了不在天上,和真飞机几乎一模一样。”

那年,刘长春和战友们进行新大纲改装。新大纲更注重初教机阶段战术素养和飞行能力的培塑,含战量更高了。回想当年的情景,刘长春不由皱紧了眉头:“对学员来说,新飞行动作有一定难度。我们边研究边改装边实践,并不容易。”

这个过程中,不断迭代的先进飞机模拟训练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刘长春和几名教员亲自上阵,为系统加载了精心飞出的训练航迹和各类课目的数据,让组训带教的模式也跟着迭代。

“教员在模拟机上操纵,讲解战术动作意义,学员有充足的时间在一旁感受思考,然后再上模拟机,手把手指导操作,效率高,效果也好!”刘长春说。

在刘长春记忆里,最早那批模拟机,是从退役战机上拆下来的。今天,它们已静静躺在仓库里。

离开时,刘长春拍了拍模拟机的金属外壳向它说再见,那“嘭嘭”的响声传得很远。

10年和9批

2022年8月,空军在长春举办航空开放活动。刘长春休假带着妻子去参观。在国产先进战机前,他兴高采烈地给妻子介绍着。

妻子忍不住“怼”了刘长春一句:“你还不是哪个都没飞上?”

“我带的学员肯定能飞上,我有这个自信。”他说,“他们也都很有志气,不少人是奔着‘金头盔’‘金飞镖’在使劲!”

10年前,许多飞行学员坐着绿皮火车来学校报到;现在,新飞行学员们坐着运-20飞机入学,乘着“鲲鹏”向蓝天梦想进发。

10年前,初教机升空后,气流带来刺骨的寒冷;现在,机舱的制暖设备为飞行提供着恒温环境。

10年前,学员们在纸质地图上用铅笔作业规划航线;现在卫星精准定位构建的三维地图可以智能科学地规划航线……

10年来,刘长春带教了9批学员。他记得,最早一批学员里,宋玉恒在飞运输机;第二批学员刘明超,和他一样成为飞行教官;第三批学员里,许多人早已飞上了三代机;最近几批学员里,程天泽改飞无人机,罗成林去飞直升机……

前不久,刚分到作战部队的学员袁贤哲给刘长春打来电话报喜:他马上要飞上某国产新型战机了。

看到袁贤哲快速成长,刘长春格外高兴:“你们要时刻准备着升空作战。”

3年前,刘长春家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深爱家人的他,陪伴妻儿的时间并不多。和战友们一起探索如何“多快好省”培养战斗飞行员,占用了刘长春大部分时间。

去年年底,妻子忍不住向刘长春抱怨:“你还想飞多久啊?”刘长春回答:“再飞个10年吧!”

是啊,对“育鹰人”而言,一个10年怎么够!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教官苏琨——

海天之间,和时间赛跑

■李姗 郭领领

夜已深,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教官苏琨还没有睡意。灯光下,苏琨仍在研究新一批舰载机生长学员的训练计划。

书桌右前方,摆着一个相框,里面是一张苏琨与飞行学员的合影。照片拍摄于2013年。那一年,25岁的苏琨完成新机型改装,从一名飞行员成为一名飞行教官。

如今,随着团队使命任务的转换,苏琨又投身于舰载机人才培养事业中。10年时光,日月如梭。伴随着新时代强军进程,海军飞行教官们不断突破自我,带领未来的舰载机勇士们逐梦海天,振翅高飞。

“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初春时节,某机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飞行学员驾驶战鹰飞向蓝天。

看着学员们青涩的面庞,飞行教官苏琨想起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在苏琨心中,2013年是一个重要年份,也是他成长的关键节点。

当时,苏琨刚任教,就赶上了单位新机型改装。面对现代化的座舱设备、航电系统、火控雷达,苏琨和战友们铆足了劲头,加班加点学习理论。工厂专家来授课,他经常追着专家刨根问底。

经过一系列改装学习后,苏琨顺利完成新机型改装训练,并圆满通过考核,取得了新机型全课目任教资质。

自从招飞入伍那天起,苏琨就向往驾驶更先进的战机,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后来,他目睹了教官们如何不遗余力地指导“雏鹰们”振翅高飞。渐渐地,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能够为一线部队培养输送更多的飞行人才,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苏琨在笔记本中这样写道。

当改革强军的大幕拉开,苏琨所在基地迎来了新的使命——培养舰载机飞行学员。苏琨又一次踏上改装之路。

“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完成转型!”从岸基走向舰基,思维理念、操纵习惯等都需要转变。作为团队第一批改装飞行员,苏琨和战友们在心中掐着表,和时间赛跑。

改装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是反区操纵。为形成肌肉记忆,苏琨经常早上四五点起床,赶到模拟器飞行室训练,和战友们比着飞、抢着飞。每晚走出飞行室,他们的衣服上总有一圈圈白色汗渍。

熬过了艰辛,蜕变随之而来。苏琨等第一批改装飞行员向基地交出了优异答卷,成为团队转型的领头雁,为加速培养舰载机飞行学员提供了中坚力量。

苏琨的10年奋飞,是团队转型的缩影。从飞行员到飞行教官,从取得塔台指挥资质到取得陆基模拟着舰昼间指挥资质……面对一个个新身份的叠加、一种种新技术的迭代,苏琨感到很幸运:“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刚才,我们分析了空中停车的原因。现在,我们一起探讨空中开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讲台上,飞行学员刘旭东正在授课,大队长苏琨则坐在台下认真听讲。这一幕,正是苏琨所在大队开展“翻转课堂”的场景。

“让学员成为课目主讲人,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他们对理论、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看着台上学员侃侃而谈,苏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带教学员10年,苏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他发现,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必须针对不同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

训练上严谨,是苏琨坚持至今的教学原则。一次座舱实习,一名学员检查项目时出现漏项,苏琨当场叫停,让他重新准备。

舰载机飞行的高风险性,要求每名飞行员必须恪守“精准、守纪、零容忍”的舰载飞行铁律。在苏琨看来,良好的飞行习惯可以有效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每一批学员来到大队,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这条铁律。

“高度好……”透过监视器,苏琨手持话筒,指挥学员开展陆基模拟着舰训练。

回到讲评室,苏琨根据飞行参数等数据,逐个讲评学员飞行中存在的问题。个别问题较多的学员,会被他单独留下一对一辅导,复盘每一个架次。讲评室、宿舍、餐厅……经常能看到苏琨讲评学员的身影。他耐心帮助学员们从理论、技术等层面查找原因,直到下一个架次中有所进步。

如今,苏琨已培养出多批飞行学员。他们奔赴天南海北,驾机护卫祖国的海空。2020年11月,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学员张宇亮在航母上成功着舰,取得航母资质认证。作为苏琨带过的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学员,张宇亮第一时间给教官苏琨打来电话报喜。

2021年,作为舰载机飞行教官代表之一,张宇亮登上“时代楷模发布厅”。对张宇亮而言,这是一个高光时刻。对教官苏琨而言,他的内心分外自豪:能亲历并见证中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生长培养链路全面贯通,何其幸哉!

如何抓住育人“黄金期”,高质量培养出更多舰载机飞行学员,是苏琨和战友们当前考虑最多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要做的就是,用实干交出更优秀的成绩单。”苏琨说。

“你必须比对手更优秀”

第一次参加演习的场景,苏琨始终难以忘怀——

天空蔚蓝,苏琨和战友驾驶战机奔赴预定空域。然而,还没来得及实施战术动作,他们就被“敌”机发现并锁定。

演习结束回到单位,苏琨认真总结经验,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培养的飞行员,必须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员。”后来,这一认识也成为基地全体飞行教官的共识。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要想既教飞行技术,又教战术本领,首先飞行教官自身必须两手都过硬。为此,苏琨主动学习空战知识,经常与作战部队的战友沟通,研习最新的战术战法,积极完成战术能力升级。

“未来,战场条件更加复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你必须比对手更优秀!”带着对打赢的渴望,苏琨细致研究各类复杂气象和特情处置要点,专门将这些资料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上,与学员们分享交流。后来,苏琨多次参加上级演习,在对抗中表现出色,赢得赞誉。

苏琨还经常带着学员们一起观看有关空战的书籍和视频。讲解基础课目时,苏琨会特意将战术背景融入其中,带着学员从实战角度重新认识每一个飞行动作。

清晨时分,朝霞满天,苏琨驾驶战机升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眺望下一个10年,越来越多海天战鹰将从这里起航高飞。

图①: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教官苏琨(右)与学员交流。蓝鹏飞摄

图②: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教官苏琨(右)引导飞行学员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郭领领摄

图③:空军航空大学某团飞行教官刘长春(中)带教学员。汤涛摄(■王文博)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